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排序:
相关度
发表时间
每页显示:
10
20
30
50
格上可撤销的基于身份的适应性安全的加密方案
张彦华, 胡予濮, 江明明, 来齐齐
2015, 37(2): 423-428. doi: 10.11999/JEIT140421  刊出日期:2015-02-19
关键词: 密码学, 基于身份加密, 用户撤销, , 适应性身份安全
用户撤销是基于身份的加密(IBE)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Chen等人在ACISP 2012上给出了第1个格上可撤销的基于身份的加密(RIBE)方案,但其只能达到选择性安全。利用Agrawal等人在欧密2010上给出的IBE方案,该文构造出一个格上适应性安全的RIBE方案,从而解决了Chen等人提出的公开问题;进一步指出利用Singh等人在SPACE 2012上给出的块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该方案的公钥尺寸。
一种基于双目PTZ相机的主从跟踪方法
崔智高, 李艾华, 姜柯, 周杰
2013, 35(4): 777-783. doi: 10.3724/SP.J.1146.2012.01023  刊出日期:2013-04-19
关键词: 目标跟踪, 主从跟踪, PTZ(Pan-Tilt-Zoom)相机, 变色龙视觉, 球面坐标模型
借鉴变色龙视觉的高度独立性、对称性、全局性与选择性兼顾等特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双PTZ (Pan-Tilt-Zoom)相机的主从跟踪方法。由于两个相机的对称性和参数可变性、可控性,这种方法相对于静止加主动相机的主从跟踪系统,可以增大监控范围;相对于多静止加主动相机的系统,可减小硬件开销;相对于全向加主动相机的系统,更有利于信息融合。该文设计了基于球面坐标模型的主从控制方法,可方便实现两相机在任意pan-tilt-zoom参数下的主从模式跟踪,实现对目标的多尺度视觉关注。在室外场景中进行的多组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径向基函数网络的ABS投影学习算法
文新辉, 牛明洁
1996, 18(6): 601-606.  刊出日期:1996-11-19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模式识别; 学习算法
Broomhead(1988),Chen(1991)等人提出的RBF网络的学习算法都是基于传统的LMS算法,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RBF网络的学习算法ABS投影学习算法,它是一种直接的学习算法。计算机模拟的结果表明,它具有学习效率高,识别率高和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有源网络不定导纳矩阵的一般k阶余因式的拓扑表达式
黄汝激
1985, 7(2): 81-91.  刊出日期:1985-03-19
本文提出并证明了有源网络不定导纳矩阵的一般k阶余因式的两个拓扑表达式(A)和(B)。表达式(A)是W.K.Chen于1965年给出的一、二、三阶和特殊k阶余因式的拓扑表达式的统一和推广。表达式(B)表明,存在另一个有源网络拓扑分析方法正根有向k-树法。
几种可转换环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和改进
王化群, 郭显久, 于红, 彭玉旭
2009, 31(7): 1732-1735. doi: 10.3724/SP.J.1146.2008.00928  刊出日期:2009-07-19
关键词: 环签名;密码分析;可转换性
通过对Zhang-Liu-He (2006),Gan-Chen (2004)和Wang-Zhang-Ma (2007)提出的可转换环签名方案进行分析,指出了这几个可转换环签名方案存在可转换性攻击或不可否认性攻击,即,环中的任何成员都能宣称自己是实际签名者或冒充别的成员进行环签名。为防范这两种攻击,对这几个可转换环签名方案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案满足可转换环签名的安全性要求。
超混沌复系统的自适应广义组合复同步及参数辨识
王诗兵, 王兴元
2016, 38(8): 2062-2067. doi: 10.11999/JEIT160101  刊出日期:2016-08-19
关键词: 超混沌复系统, 广义组合复同步, 参数辨识, 自适应控制
该文针对含未知参数的异结构超混沌复系统,基于自适应控制及Lyapunov稳定性理论,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广义组合复同步方法 (GCCS)。首先给出广义组合复同步的定义,将驱动-响应系统的同步问题转化为误差系统零解的稳定性问题;然后从理论上设计了非线性反馈同步控制器及参数辨识更新律,并引入误差反馈增益,以控制同步的收敛速度;最后以超混沌复Lorenz系统、超混沌复Chen系统、超混沌复L系统的广义组合复同步与参数估计为例,从数值仿真角度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离散动力系统无退化-配置N个正Lyapunov指数
赵耿, 李红, 马英杰, 秦晓宏
2019, 41(9): 2280-2286. doi: 10.11999/JEIT180925  刊出日期:2019-09-10
关键词: 混沌系统, 无退化, Lyapunov指数, 矩阵特征值, 线性反馈算子, 微扰反馈算子
针对离散时间混沌动力学系统,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矩阵特征值以及特征向量配置Lyapunov指数为正的新算法。计算离散受控矩阵的特征值以及特征向量,设计一类具有正Lyapunov指数的通用控制器,理论证明系统轨道的有界性和Lyapunov指数的有限性。对线性反馈算子以及微扰反馈算子进行数值仿真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通用性和有效性。性能评估表明,与Chen-Lai算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构建较低计算复杂度的混沌系统,并且运行时间较短,其输出序列也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实现了无退化、无兼并的离散混沌系统。
高性能YOLOv5:面向嵌入式平台高性能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刘乔寿, 赵志源, 王均成, 皮胜文
2023, 45(6): 2205-2215. doi: 10.11999/JEIT220413  刊出日期:2023-06-10
关键词: 目标检测, YOLOv5, 混洗网络2代, 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 嵌入式设备, TensorRT加速
针对目前深度学习单阶段检测算法综合性能不平衡以及在嵌入式设备难以部署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面向嵌入式平台的高性能目标检测算法。基于只看1次5代 (YOLOv5)网络,改进算法首先在主干网络部分采用设计的空间颈块代替原有的焦点模块,结合改进的混洗网络2代替换原有的跨级局部暗网络,减小空间金字塔池化 (SPP)的内核尺寸,实现了主干网络的轻量化。其次,颈部采用了基于路径聚合网络 (PAN)设计的增强型路径聚合网络 (EPAN),增加了P6大目标输出层,提高了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然后,检测头部分采用以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 (ASFF)为基础设计的自适应空洞空间特征融合 (A-ASFF)来替代原有的检测头,解决了物体尺度变化问题,在少量增加额外开销情况下大幅提升检测精度。最后,函数部分采用高效交并比 (EIoU)代替完整交并比 (CIoU)损失函数,采用S型加权线性单元 (SiLU)代替HardSwish激活函数,提升了模型的综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YOLOv5-S相比,该文提出的同版本算法在mAP@.5,mAP@.5:.95上分别提高了4.6%和6.3%,参数量降低了43.5%,计算复杂度降低了12.0%,在Jetson Nano平台上使用原模型和TensorRT加速模型进行速度评估,分别减少了8.1%和9.8%的推理延迟。该文所提算法的综合指标超越了众多优秀的目标检测网络,对嵌入式平台更为友好,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基于低秩正则联合稀疏建模的图像去噪算法
查志远, 袁鑫, 张嘉超, 朱策
2025, 47(2): 561-572. doi: 10.11999/JEIT240324  刊出日期:2025-02-28
关键词: 图像去噪, 泊松去噪, 非局部稀疏表示, 低秩正则联合稀疏, 交替最小化算法, 自适应参数
非局部稀疏表示模型,如联合稀疏(JS)模型、低秩(LR)模型和组稀疏表示(GSR)模型,通过有效利用图像的非局部自相似(NSS)属性,在图像去噪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流行的基于字典的JS算法在其目标函数中利用松驰的凸惩罚,避免了NP-hard稀疏编码,但只能得到近似的稀疏表示。这种近似的JS模型未能对潜在的图像数据施加低秩性,从而导致图像去噪质量降低。该文提出一种新颖的低秩正则联合稀疏(LRJS)模型,用于求解图像去噪问题。提出的LRJS模型同时利用非局部相似块的LR和JS先验信息,可以增强非局部相似块之间的相关性(即低秩性),从而可以更好地抑制噪声,提升去噪图像的质量。为了提高优化过程的可处理性和鲁棒性,该文设计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参数调整策略的交替最小化算法来求解目标函数。在两个图像去噪问题(包括高斯噪声去除和泊松噪声去除)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LRJS方法在客观度量和视觉感知上均优于许多现有的流行或先进的图像去噪算法,特别是在处理具有高度自相似性的图像数据时表现更为出色。提出的LRJS图像去噪算法的源代码通过以下链接下载:https://pan.baidu.com/s/14bt6u94NBTZXxhWjBHxn6A?pwd=1234,提取码:1234。
基于二值和三值忆阻器模型构建的混沌系统的特性分析
王晓媛, 田远泽, 程知群
2023, 45(12): 4556-4565. doi: 10.11999/JEIT221083  刊出日期:2023-12-26
关键词: 二值忆阻器, 三值忆阻器, 超混沌, 隐藏吸引子, 系统复杂度
近年来,基于忆阻器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备受关注。该文以二值和三值忆阻器为例分析了二值和多值忆阻器对于混沌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首先,将二值忆阻器引入Chen系统,构建了一个4维的基于二值忆阻器的混沌系统(BMCS)。其次,使用三值忆阻器替换上述系统中的二值忆阻器,构建一个4维的基于三值忆阻器的混沌系统(TMCS)。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从多个角度对比了两个混沌系统之间的动力学特性差异,如Lyapunov指数、分岔图、系统的平衡点、系统稳定性、对初值的敏感性以及系统的复杂度分析等。结果表明,两个基于忆阻器的混沌系统都具有无穷多个平衡点,二者产生的吸引子均为隐藏吸引子,且都存在的暂态混沌现象,但三值忆阻混沌系统具有超混沌特性,且相比二值忆阻混沌系统具有更强的初值敏感性以及更大的参数取值区间。分析得出基于三值忆阻器构建的混沌系统比基于二值忆阻器的混沌系统能够产生更为复杂的动力学特性,混沌信号也更为复杂。